关键词: 全国招教 2017
一、单项选择题
1.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专门论述师范教育问题的著述是( )
A.张之洞的《劝学篇》 B.康有为的《大同书》
C.梁启超的《变法通议》 D.严复的《救亡决论》
2.认为教育的终目的是造就“完全人格”的教育家是( )
A.夸美纽斯 B.陶行知 C.赞科夫 D.蔡元培
3.18世纪后期德国出现的新式学校——“泛爱学校”,按照( )的教育观点,提出了培养博爱、节制、勤劳的美德,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,寓教育、教学于游戏之中。
A.加涅 B.布卢姆 C.奥苏贝尔 D.卢梭
4.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、表现和体验,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。持这一观点的教育学家是( )
A.杜威 B.谢弗勒 C.苏霍姆林斯基 D.凯洛夫
5.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( )
A.1877年卡普捷列夫的《教育心理学》 B.1886年霍普金斯的《教育心理学》
C.1899年詹姆士的《对教师的谈话》 D.1903年桑代克的《教育心理学》
6.下面对学习策略的解释,其中不属于学习策略的定义的观点是( )
A.学习策略是对一切学习活动的指导
B.学习策略是具体的学习方法与技能
C.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与控制技能
D.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
7.“愤”“悱”二字是源自孔子的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”,根据朱熹的解释,“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”就是( )
A.愤 B.启 C.悱 D.发
8.下列不属于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的是( )
A.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,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
B.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,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
C.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,教师是非社区型封闭的教师
D.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,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与建设者
9.在整个课程编制中为关键的准则是( )
A.课程内容 B.教学目标 C.课程标准 D.课程目标
10.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和被誉为“课程评价之父”的是( )
A.斯宾塞 B.泰勒 C.布卢姆 D.斯腾豪斯
二、简答题
1.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?
参考答案:
一、单项选择题
1.C【解析】1896年,梁启超于《时务报》上发表《变法通议·论师范》,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。
2.D【解析】蔡元培认为教育的终目的是造就“完全人格”。
3.D【解析】18世纪后期德国的“泛爱学校”,按照卢梭的教育观点,提出了培养博爱、节制、勤劳的美德,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,寓教育、教学于游戏之中等极富新意的办学设想。
4.A【解析】“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独立发现和体验,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”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观点,其代表人物是杜威。
5.D【解析】1903年,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《教育心理学》,这是西方第一本以“教育心理学”命名的著作,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,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“教育心理学之父”。
6.B【解析】学习方法是学习策略的知识和技能基础,是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而不是学习的全部。因此,不能把二者完全等同。
7.A【解析】孔子曾说过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宋代理学家朱熹这样解释:“愤者,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;悱者,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;启,谓开其意;发,谓达其辞。”
8.C【解析】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中,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,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。
9.D【解析】课程目标是确定课程内容、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,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为关键的准则。
10.B【解析】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是有着“课程评价之父”美誉的泰勒。
二、简答题
1.(1)运用启发式教学,保护学生的好奇心,激发学生的求知欲,培养创造性动机,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;(2)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,并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;(3)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;(4)组织创造性活动,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;(5)开设具体创造性课程,教授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和创造技法;(6)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。
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
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,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
相关推荐:
手机登录确认
微信扫码下载
微信扫一扫,即可下载